Recommended reading

非洲市场投资机会深度分析

辽阔的草原、威猛的雄狮、原始的生态、朴实的文化、恣意的舞蹈……

非洲,一个印象中长期炎热、战乱、贫穷,生活水平低劣的地方; 


今天我们来讲下非洲的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近几年来非洲各国的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姿势。

用一句话总结非洲现状:资源很充足,但发展不均衡。


1.jpg


海关大数据显示,发展中的非洲各国的经济呈现飞速的上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GDP指数曾经突破10。世界开始将眼光聚焦这块“希望的大陆”,创造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成为非洲的代名词。


非洲本身并不贫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深厚的人文,除去政治带来的影响,非洲本身是一块值得向往的地方。而从全球经济来看,欧美等国经济出现饱和和瓶颈之期,美国2017年GDP增速仅为2.3,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市场疲软也让投资者转向非洲。这就促进了非洲经济稳中有进的姿态。


非洲的两大强国尼日尼亚和南非,GDP占据了非洲的29.3%和19.1%,可以说,这两大国拉开了和非洲其他一些国的差距。但这两大国依靠的单一的经济结构,未来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


相对于南非、和尼日尼亚,那些经济模式改革的国家更为抢眼。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加纳等国年经济增长率超过6%。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主要为消费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致力于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中国引进成熟的经验,制定长远的计划,完善宏观经济体系,从而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实现经济强劲的增长。


譬如,肯尼亚《愿景2030》中指出,到2030年将肯尼亚建设成为一个中等收入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埃塞俄比亚在其“增长与转型计划”中强调实现“现代高效的农业和工业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对于近几年的非洲经济来说,消费和投资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追求眼前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创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贸易领域,应保持目前快速发展的势头,追求“两个多样化”。

大象.jpg


上面基本是高大上的全局综述,对于个人或者团体来讲,非洲有哪些机会呢?


制造业:

从就业到拉动国家产业链,到国家消费,到军事,到区域化竞争是非洲主权国家最关注的点。


制造业可以吸收很多劳动人口,也利于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快速实现起步制造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增加了,但是因为刚刚起步,做的是拼装生意,所以某大国的某公司是有一定的特殊进口权的(免进口税,或者低进口税),然后当地就做拼装,包装成该国产品。


农业和工业

非洲农业目前也就只有几个国家稍微好一些,以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为例。

尼日利亚国土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大致等于四个山东省面积,可耕作农田占比大致为65%左右,耕地量至少在六十万平方公里左右。除去城市、河流、道路等因素,按照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理解,大致在6亿亩耕地左右。


我们中国一直在说,我们的可耕地红线是十八亿亩为红线,尼日利亚的耕地量,大致占据中国三分之一的量。这还不算尼日利亚根据某些国家提出的保护雨林计划,保护热带草原计划导致的35%未开发土地,并且尼日利亚的全部国土均为优质耕地。尼日利亚占据世界最优质的耕地,但是他们的耕地粮食出产量,按联合国的平均亩产计算,出产量居然是世界最低,甚至比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寒带的农田出产量还低。


这个猜测根本就不正确,尼日利亚的降雨量历年平均下来大致是在1600MM左右的降雨量,靠近刚果一带因为雨林充沛降雨量会更多。这和农产大国泰国的降雨量是基本一致的,同时尼日利亚的维度和泰国的维度也是一致的。


尼日利亚的农业之所以非常的不靠谱,是因为纬度合适下的非洲雨林物产非常丰富。尼日利亚人几乎不愿意去种地,因为雨林里,乡间的路边上,能吃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一个原因,很多非洲朋友不太会种地,基本是挖个坑埋个土就看天吃饭,中国的精耕细作过去基本就横扫一片。

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尼日利亚在近代社会人口爆炸后形成了无数的城市。雨林里的产物和小麦、大米不一样,不适合长期储存,所以尼日利亚的城市人口的食物就成了问题。


于是尼日利亚坐拥大致六亿亩耕地,居然会每年进口以百万吨计算的粮食来供应如拉各斯这类新兴的大型城市。只因为尼日利亚农业处于一种荒耕状态,大量的耕地被遗弃在那里。而荒耕则是尼日利亚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的国家有石油。

非洲人.jpg


城市发展的动力并非是一产提供的动力,石油业提供城市发展的血液、资金,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尼日利亚的石油而开展的。那不就是尼日利亚人自己作死不种地导致国家无法发展吗?尼日利亚的政客们也知道一产中最重要的农业必须发展起来,但美国一直在对尼日利亚进行粮食倾销。所以尼日利亚人种出的粮食如果不达到进口量的十倍左右,几乎无法抵御美国对尼日利亚粮食价格进行的冲击。


种粮而没收入,还不如不种,尼日利亚和中国挂钩之后中国和尼日利亚开启农业合作。尼日利亚给出的条件简直就是在卖国的节奏:只要是企业租赁,一次性给60年——99年的租约,并且不收取任何一份租赁费用。只要求在租约到期之后所有的设备,房屋等全部收归尼日利亚所有,并且出产物在等价的情况下,需要优先供应尼日利亚。


这导致了尼日利亚当地部落、土著、地方豪强的不满,尼日利亚国力薄弱,无法组织大规模的警察和行政机构来保护外商的利益,尼日利亚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允许外国企业自己组建武装保卫!

 

和尼日利亚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乍得、喀麦隆、苏丹、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象牙海岸的一票小国、赞比亚、乌干达等国。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扔种子的问题,会涉及到系统的育种、农资产品、农机、农业化工四个主要的行业,以及会涉及多达数十个的二级行业。尼日利亚的农业用具几乎无法制造,因为他们没有优质钢铁厂出产的钢铁来制造锄头。


没有化工厂,所以无法制造农药、化肥等产品。

没有中国人都看不上的“农业大学”做支撑,在农业高科人员几乎等于零的情况下,要开设育种公司为如此巨大的耕地量做育种几乎不可能。


没有水泥工业,所以水渠几乎全部是泥渠,泥渠的劣势就是降雨大了可能会破堤坝,尼日利亚等国降雨量较大,一到雨季在排水不充分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农田都会被淹没。


他们甚至没有轻工业,连喷农药的喷雾器都必须进口。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农业,还有一整套的工业系统!

但是无奈的是,非洲国家要发展工业,几乎不可能。

因为世界两个开了挂的工业强国——中国&美国,占据世界工业产能的8成左右,几乎碾压着全世界的工业。

非洲城市.jpg


高端工业批量制造被美国霸占了,中低端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中国面前撑过一个回合。非洲曾经有过两个工业强国,一是远在北非的埃及,一是南非。

但在经济全球化时金融资本及知识精英的大力鼓吹, 英美大力推动去工业化,美国的匹兹堡钢铁中心开始移往欧洲、南美,最后抵达在中国。

 

英美都干这种事情我们怎么能落后呢,久经洗脑的第三世界国家政客深信不疑,跟着美英一起“挥刀自宫”。浩浩荡荡的全球分工中,北非的埃及、希腊等国家成功去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


至于南非,直到曼德拉上台前,这个国家都一直巍然不动,国内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不少还是站在世界前列的。曼德拉上台后,大力推行去工业化,于是,在20世纪末页,南非也终于成功去工业化,导致非洲几乎没有工业国家存在。


因为没有工业国家存在,非洲农业真的只能彻底“全球化”了,紧密依靠并依赖工业国家;因为没有工业,无法制造现代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也只能是“干儿子”,寄人篱下,只能和欧美贸易。


产油大国尼日利亚,富矿国安哥拉、莫桑比克、中非等等,这些国家,只能作为工业强国的资源地而存在。全球化之前,非洲90%以上的开发类公司(石油、矿产)都是由非洲人开办。去工业化以后,这些公司几乎全部落入美中英法之手,剩下的10%,9成是外国企业开办,每一百家企业里,仅有不到一家为非洲人所有。


非洲不是非洲人的非洲,而是美中英法角逐的狩猎场。非洲工业,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要啥没啥。

 

群雄逐鹿的非洲,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并且四大流氓(五常除开俄罗斯)几乎都是用了所有的手段在非洲发展上。虽说一般老百姓不会在意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五大流氓都知道啊!


美国市场已经达到饱和,欧洲市场已无增速,新兴市场中,外国企业很难涉及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市场又属于开挂市场,不容易在印度和印度企业竞争。也就是说2040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市场,肯定是在广袤的非洲。


想要了解 埃塞俄比亚海关数据可登录优贸网查询:

我们提供免费海关数据查询,采购商分析报告,采购商联系方式等,可以知道采购商过去几年的真实采购记录,和供应链情况,助你快速拓展精准客户!

1571302296(1).jpg

0/500

Add expression

Disclaimer: The sharing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olumn of Foreign trade skills are not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purpose. They are all published by users of network or platform and are only for free browsing reference. Visitors can use the articles provided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Meanwhile, they should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shall not infringe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relevant obliges. If the original author of the article is not willing to publish articles on this website, please contact in time and delete it. Please contact service@b2b3.com for copyright issues or deletion. Once confirmed, it will be deleted within 2 working days

  • Print
  • Close